線織屋位於台東金崙的僻靜溫泉小鎮中,老闆多美傳承排灣族即將失傳的羊角勾勾織技術,提供勾織體驗課程及介紹,二樓的空間規劃為背包客棧,讓來往環島旅客及上課學員都有舒適的住宿空間,地點距離金崙火車站約5分鐘的路程,就算沒有交通工具也能輕鬆抵達。
工作室環境
灰色的三層樓建築在部落中顯得醒目,卻又不突兀,外觀的線織屋圖騰是進行勾織時的工具,造訪線織屋的前一個點是富之山溫泉,要離開溫泉時電話連絡老闆是否有營業,電話那頭爽朗的回應:「我人不在,歡迎入內參觀」,這樣的熱情對於都市生活的人來說有些驚奇,便請同樣非常熱情的富之山老闆開車送我們到線織屋。

推開大門進入工作室,店內展示許多勾織作品及乾燥植物,看著乾燥後的台灣欒樹及高粱高掛在天花板上,竟然有一種回到拉脫維亞鄉村間藥草桑拿屋的感覺。


窗台旁擺設許多織線,不同顏色的線捲搭配上從屋外灑落的陽光,整個畫面非常療育,後方看似破掉的提包,就是今天故事的主角,從部落帶回的羊角勾織包。


羊角勾是什麼?
羊角勾是一種傳統的勾織技術,以羊角作為工具從起底到收尾需需花上百小時才能製作出一個大的提袋,這樣的技術在台灣已幾近失傳,就算在當地排灣族部落也僅有少數耆老級長輩熟捻此技術,說到這裡老闆娘多美從工作臺下拿出一個小鐵盒,裡面裝著他從各處原住民好友蒐集到的戰利品(部分動物已列保育,皆為早期留下傳家之物)。

勾織工具將羊角前端鑲入木柄內,羊角勾因而得名,目前當然沒有這些羊角可製作工具,雖同樣為木柄,前端接改良為金屬彎勾。

放大來看可以清楚看到羊角和右手邊的工具前端有些許不同,因為多美在自學羊角勾織法時遇到重重困難,特地請先生改造羊角前端作一小彎勾,成為更好使用的工具。

多美熟練的利用手中工具示範羊角勾織法,笑著說:「VuVu(奶奶)可是都邊打瞌睡,手一邊勾織呢!」,以一個大型的獵人包包來說,大約要數個月才可勾織而成,所以工作室並沒有販賣成品,因為時間不敷成本,且成品非常堅韌,因為在勾織的過程中,每個勾織的交叉點皆為死結,就算有受損也不會擴散。

OFALO原住民藥用植物
工作室一角展示利用原住民藥用植物所製成的藥膏,多美說除了在部落傳承的生活習慣,許多知識皆從原民會藥用植物課程中習得,因為是自己要用的產品,當然沒有使用奇怪的化學添加物,純粹利用植物的特性進行配方調配,另外也介紹了阿美族八菜一湯的「苦」食文化。


整籃的銀葉板根非常療癒。




facebook:線織屋 多美Tomi手工織品
地址:963台東縣太麻里鄉9631鄰7號
電話:+886 912700058
後記
沒有事先預約,老闆娘多美對於我們突如其來的拜訪,回以滿滿的熱情,從言談中看得出來她對羊角勾及部落文化傳承的滿腔熱血,工作室也有提供多種單日或多日課程,體驗傳承已久的古老勾織技術,如果有到金崙一遊,推薦到線織屋觀賞獨特的羊角勾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