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之美術館點亮了鹽水夜空,作品由在地民眾與藝術家共同創作,散落在巷弄中,讓地圖帶領我們走進曾經繁華的小巷,跟著漫月美行動代號,從戴著安全帽的世界名畫開始,坐上修德拜亭前的月之方舟直奔月球。
月之美術館-漫月美行動展覽時間
展期:2020.12.19(六)~2021.03.01(一)
開燈時間:18:00~22:00(不分平假日)
遊客中心:月津故事館-737台南市鹽水區中山路23號
月之美術館-漫月美行動地圖
「月之美術館」計畫藍圖中,藝術實驗與在地共創作為一種行動方案,具備高度靈活性與主動性,與小鎮經驗相互交織,延伸出專屬於鹽水的符碼與意義。
2020漫月美行動,累積近40場共創、推廣與實驗活動,超過100位共同參與者,邀請6組藝術家團隊,完成14件裝置作品,展現「月之美術館」計畫首年執行成果。
節錄自官網活動說明頁

- 地點:7-11鹽生門市牆面 | 行動代號:零零壹 | 展出作品 > 1
- 地點:鹽水觀光美食城 │ 行動代號:零零叁 | 展出作品 > 4、5、6
- 地點:歷史街區 │ 行動代號:零零肆 | 展出作品 > 7、8、9、10、11、12、13
- 地點:鹽水車站 │ 行動代號:???| 展出作品 > 14
- 地點:月津親水公園 │ 行動代號:零壹零 | 「光之林道」
- 月之美術館官網介紹頁面

月之美術館-漫月美行動散步路線
展覽總共有14個裝置藝術作品,主要都集中在中山路及中正路口周邊,除了7-11的【讓世界看見鹽水】和鹽水火車站【隱藏版】兩個作品距離稍遠,其餘作品都可以把車停好後照著地圖散步抵達。
讓世界看見鹽水【1】
開車從國一下新營交流道往鹽水市區方向,作品位於交叉路口的7-11鹽生門市外牆,如果沒特別注意的話就要等回程才會看到。
聚集來自世界各地名人,一起來鹽水走踏,體驗鹽水在地文化風情,讓鹽水走向世界!


牆上都是世界各地的名畫,仔細一看作品中的人物都戴上了安全帽,看來大家都知道聲名遠播的鹽水蜂炮,自備安全帽才能來鹽水參展,畫面看起來非常趣味,可惜的是因為在7-11外牆,停了幾台顧客的機車在作品前。

一旁裝飾催燦的橋是興隆橋,在月津港燈節期間來訪可是看不見這樣靜謐的畫面。

月津故事館【2】
建議把車停好後,第一站先到月津故事館索取觀光地圖,附近有顏清安鹽水意麵及太子當歸鴨麵線,吃飽後再開始散步非常悠閒。

鹽水是台灣發展極早的古城鎮之一,從明朝開始已有紀錄,距今近400年歷史,月津故事館為當地古蹟經整修後成為展覽空間及遊客中心。
「一府、二鹿、三艋岬、四月津」

月津故事館後方目前有展覽進行中,但是我的資質有點差,各位看官能不能從照片中看出什麼端倪。



老屋空間展:一半之後,相遇【3】
月津故事館正對面的老屋也是展覽作品,外觀像是普通的民宅,走進小門是廣闊的倉庫空間,建築中央巨大三角柱體的金色線條象徵居民與土地互助,以及新的能量注入相互碰撞結合的精神。

投影機將光線投射在鐵捲門上,仔細看鐵捲門上有著大小不一的孔洞,燈光透過孔洞映照在柏油路上,但是外面的光線較亮,看起來不是很明顯。


築光竹光【9】
跟著地圖走進一旁的連成巷中,圓柱狀的木架作品是:隨風,藉由將像是風鈴般的竹筒高掛架上,吸引觀眾往天空看。

巷弄中的200多個竹筒是地方的藝術共創計畫,由地方民眾共同進行創作,將曾為重要商街的連成巷重新點亮光芒,竹筒上的圖騰展現在地民眾的生命力,重新鹽水昔日風華。


轉入一銀巷,懸掛在空中的竹筒轉變為圓形燈具,在地面上畫出一道道的銀線,引導人們走向下一個展品。


月之方舟【8】
月之方舟位於修德拜亭,旁邊的牆上有許多色彩繽紛的圓圈,因為這裡是活動開幕儀式的主舞台,開幕前一天晚上許多人正忙進忙出進行設備及燈光調整。

修德禪寺原名慎和堂,建於西元一九一九年(日治時期),老鹽水人也稱修德禪寺叫「後街堂」,因修德禪寺早年濟助不少孤苦貧病的民眾,在老一輩鹽水人心中很有地位,修德禪寺遷建於治水路現址後,位在市中心中山路的舊址只剩拜亭。鹽水漫游網

整個作品很像是電影裡會出現的太空站,四個圓柱體內擺設都不一樣,有課桌椅、成群的椅子和隨時會往天空發射的火箭。
一座月之方舟即將發動引擎,顯現時空的軸線,向未來拉開序幕。

穿越這道門,前方是…

隱藏版-流光之境【10】
離開月之方舟後,再繼續沿著一銀巷走就是造月工坊,原本荒廢的區域,由有用主張及禹禹藝術工作室結合過往燈節作品共同創作,這個大圓球像是月亮,又像是糕餅,表面還有點像是柳丁,每個人看起來都不一樣。
真像一塊塊綠豆糕。 雅量

月亮有兩個,除了造月工方外,一個在一銀巷旁,這裡在全黑的小公園裡架設會搖晃的燈具,像是奇異的發光蟲在夜空飛舞,開幕前已損壞一具燈具…

齊天大聖【12】
繞了一圈走回王爺巷,巷弄中以「孫悟空七十二變」做發想,由地方民眾及歡雅國小共同創作圖畫,再將其投射於牆面及地面,還記得上次看到類似的作品是在龍崎空山祭的入口處,下面的臉譜照片拍照位置在王爺巷巷口,拍照時要注意當地民眾會騎機車進出巷弄。

在牆上不斷轉圈的是巴斯光年?!手拿金箍棒、腳踏觔斗雲,還長了猴尾巴,不得不佩服小朋友們的創意,巷弄中還有許多有趣的作品,就讓大家自行發掘。


吸頂燈也可以這樣布置,大開眼界
我可愛,我好帥~

穿梭王爺巷的時光記憶【11】
藉由人、事、物與巷弄的觸動,東海美術系師生透過創作展現對場域情境的闡述、定位與再造構築於在地的生活,其中包括了記憶與未來的描繪、傳統與現代的組合、實境與幻境的交錯。
王爺巷中有五個東海美術系師生創作的作品,仔細看巷弄中出現幾次騎著機車的牛騎士?

過去,月津港的牛墟市集,是促進經濟旺盛的聚點,收入滿溢的人們則移步到黑貓酒家、戲院等,以娛樂消遣洗去一身辛勞。
黑貓與牛不斷的出現在巷弄中,過去的繁華引此而起。


路過的花貓在牆上也成了隻黑貓。




光陰使者【7】
路過防空洞後,活動中心上方的燈飾是光陰使者,仔細看後方也躲了隻小貓,老屋在經過時間的淬鍊後,彷彿也有了自己的靈魂,一代又過一代的守護著屋內家庭成員。

每個屋子上方的光陰使者皆獨一無二,抬頭看作品時注意腳步,別往馬路上走。


今晚最讓我覺得驚喜的作品是柯牙醫診所牆上的光陰使者,這已經是牙齒小精靈了吧!超級可愛的牙齒們看似瑟瑟發抖~

再不刷牙就把你阿嬤賣掉!!

再往前幾步的美滿牙醫診所捧著臉的光陰使者是牙痛嗎?

風華魚韻【13】
走在中正路上,別錯過魚鱗巷中的風華魚韻,如果你覺得有點眼熟,這的確是市府過去的典藏作品,由藝術家再重新賦予生命,魚形的作品放在魚鱗巷中是相當巧妙的結合。

相傳從前漁民上岸後,習慣將手上的鱗片抹在經過的巷子兩旁,因而以「魚鱗巷」得名。

津津十五號 小艇任務【6】
接下來的三個作品都在鹽水觀光美食城周邊,首先是在市場門口的太空梭。
本作品為2019年「月光之城」秋季展續留作品,2020年邀請民眾共創後,移至此地重新佈展製作。

海中躍動美之城【4】
海中躍動在休息的市場中,藝術家創造的角色:熊仔與兔崽帶領鯨鯊與魟魚進入海中美食城。
貓之想燕【5】
市場的牆面上有著彩燕與貓咪,看起來好像多數作品都能跟貓咪沾上一些關係,鹽水還真是貓咪友善小鎮。
高飛的彩燕象徵期望與關愛,希冀鹽水能有更多向上的年輕力量綻放;齊聚的貓咪象徵多元與團結,希冀鹽水能有更多不同的面貌與發展


鹽水火車站 隱藏版【14】
最後一個作品是鹽水火車站的隱藏版,因為鮮少搭火車,完全沒有注意到鹽水火車站不是營運中的車站,開車過來看到月台還嚇了一跳,現在的火車站已轉型成散步拍照的遊覽景點。

月台上長得很逗趣的蜂炮鴿,只戴安全帽身體會被炸成蜂窩吧!

火車站外面人行道上的作品是:景,外型非常奇特,透過窺探的過程,讓民眾也成為作品的一部分,雖是同個作品,但觀賞角度不同感受亦不同。

鏡頭從漩渦狀的竹條中進入,像不像搭乘懸吊式的單軌列車?

後記
鹽水在我的記憶中就是蜂炮、意麵、月津港燈節,今年走了一趟月之美術館,作品中結合過去與現在,甚至將古蹟包裝成登月小船,中途有許多的驚喜,如果你想看的是像新北耶誕城那樣的大作品和市集,這裡可能會讓你失望,如果你喜歡拿著地圖穿梭在老巷弄中悠閒吹風,月之美術館一定是不二的選擇!
喜歡我的文章請給個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