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viewing 屏東原住民文化會館|深刻魯凱 博物館在我家特展.從木雕感受魯凱族生活

屏東原住民文化會館|深刻魯凱 博物館在我家特展.從木雕感受魯凱族生活

屏東原住民文化會館位於千禧公園附近的小巷弄中,協助原住民就業及舉辦各項原住民相關文化藝術活動,周末逛完公園的市集,走進原住民文化會館,意外的參與深刻魯凱 博物館在我家特展,以下文章內列出部分藝術家及作品。

屏東原住民文化會館 (1)

深刻魯凱 博物館在我家特展

屏東的魯凱族屬於西魯凱群,行政區域主要屬於霧台鄉,傳統的魯凱族家屋上有許多木雕裝飾,雕刻的內容為職業專長或顯示居住者在部落中的地位,因此從家屋就可以初步的一個人,而部落中裝飾最華麗的家屋就非頭目家莫屬了!

魯凱的家.是會說話的藝術品
木雕上的刻痕是族人的文化傳承
牆柱上的線條是生活裡最深刻的美好

深刻魯凱 博物館在我家特展
遊客可自由簽名在自己想居住的地方

特展作品除了在2003~2014年原住民木雕獎得獎作品外,也有許多為了這次展覽特地向藝術家借展的作品,魯凱藝術家透過木雕展現生活、保存家族故事,部落從街道到家屋圖紋到處都是木雕及石雕作品,無處不藝術,不用特地到博物館,博物館館就在我家。

圖片中屋頂上坐著三個人為藝術家杜勇君家屋,因為在台24縣往霧台省道旁,遊客開車經過時皆減速觀賞,曾用黑布暫時覆蓋,以免造成用路人危險。

屏東博物館在我家特展

力大古

展覽看到的第一個藝術家是來自好茶部落的國寶級雕刻大師-力大古,早期平民從事雕刻必須經過貴族或頭目同意,而力大古正是向頭目取得裝飾權的平民階級雕刻師,整個部落幾乎到處可見他的作品,晚年力大古常回到舊好茶部落修復家屋,也帶起一股族人回到舊好茶的風潮。

力大古 蔡旺

立體木偶雕刻系列

現場展示的作品為木偶雕刻,導覽員說:「木雕藝術家很多作品都是大型藝術品,保存及運送不易,沒辦法一一運到展場展覽」,木偶雕刻的主題為日常生活的人們。

力大古_木偶

杜勇君

藝術家杜勇君為木雕家族杜家第二代,父親杜巴男為霧台村多屆的村長,讓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是在展場中的兩件作品風格差很多。

杜勇君

獵人

“獵人”這個木雕作品是整個展覽裡我最喜歡的作品,獵人捕獵山豬呈現的活靈活現,作品彷彿隨時都會動起來,細緻的動作與粗曠的木雕線條形成強烈對比,

狩獵傳統對於原住民族相當重要,男孩子有捕獵過獵物才被承認為成年人,狩獵亦是取得地位和榮譽的管道。

杜勇君木雕作品_獵人

巴冷公主

公主的衣服紋路非常精緻,蛇郎君的鼻尖突起跳出整個畫面。

巴冷公主(魯凱語:Balenge ka abulru)是台灣原住民魯凱族的一個口耳相傳的古老傳說,其內容主要描述魯凱族一個部落頭目的女兒嫁給蛇郎君的故事 WIKI

杜勇君木雕作品_巴冷公主

杜彣豪

杜彣豪是杜家的第三代,導覽員笑著說:「身為藝術世家的第三代應該是倍感壓力,因為家族的其他四個人表現都太優秀了」,杜彣豪沒有走上木雕之路,而是選擇用攝影鏡頭捕捉部落裡的文化與藝術,這次展覽的藝術家照片部分是出自杜彣豪之手。

杜彣豪

手癢啦!!

就像小孩找玩具玩一樣,木雕家族的杜彣豪"玩木雕"!

杜彣豪木雕作品_手癢啦

巴義成

巴義成這個名字你可能不太熟悉,但是說到"神山愛玉",多數人不只聽過,還曾經吃過呢!巴義成就是神山愛玉的老闆,警察退休的他曾經在自立晚報贊助下徒步走過20多個國家,也成為他創作的元素

網路新聞報導:退休警員巴義成 山上展木雕

巴義成

祖母的CD箱木箱

祖母的木箱經過巴義成的巧手成為藝術品,他將周遊列國的經歷融入作品中,彷彿可聽見提琴手拉出優雅的樂音。

導覽員解說時,我一直在想禰豆子會不會從箱子裡爬出來…
鬼滅之刃 彌豆子木箱圖

巴義成木雕作品_祖母的CD箱木箱

雙連酒杯

雙連酒杯是慶典或是結婚時,供新人及朋友共飲的器具,這個作品特別的是兩邊的握把,藝術家利用”禮刀”的刀把為概念做設計。

巴義成木雕作品_雙連酒杯

巴勤發

巴勤發與妻子在神山部落成立”刀疤工坊“工作室,推廣工藝藝術與文化傳承,遊客可在工作室體驗木雕DIY,感受傳統魯凱族文化。

巴勤發

九族之母

九族之母身上的九個乳房代表九個族群的位置,母親長期庇護島上的每一個族群,保佑人們豐衣足食、平安喜樂。

1948年國立臺灣大學民族學研究室官方劃分原住民為九族,現今為十六族 台灣原住民族WIKI

巴勤發木雕作品_九族之母

相輔相成

夫妻合力到對面的山頭或是鄰近的溪谷取得石板材料,搬運回部落建造房屋,艱辛程度真的是難以想像…

魯凱族家屋被稱為「會呼吸的房子」冬暖夏涼,除了因為房子的架構宜居之外,家屋也是家族傳承的一部分,有獨特的生命。

巴勤發木雕作品_相輔相成

柯治雄

柯治雄是九族文化村的駐村藝術家,全家三代多人都在九族工作。

柯治雄

Kenge打瞌睡

這個作品的主角是柯治雄的妻子,看起來很平靜,時間好像停止在這一剎那,

「魯凱族男人都很愛老婆,都會雕刻妻子的木雕!」

柯治雄_打瞌睡

從田間歸來

帶頭的是柯治雄,後方是妻子及兒子還有家裡養的狗,年幼的兒子還拉著妻子的衣服,雕刻的靈感果然都來自於生活。

柯治雄_從田間歸來

杜文喜

杜文喜於2001年9月因緣際會下受邀參加”土耳其伊斯坦堡國際藝術雙年展”,當年為亞洲唯一獲頒「特別獎」的藝術家,雖然獲得大獎,但在國內並沒有得到太大的迴響,創作特色為不拘媒材,拿起身邊素材隨手創作。

杜文喜

任何素材都作為創作媒介,連水管都不例外。

杜文喜木雕作品
杜文喜木雕作品 (2)
杜文喜木雕作品 (3)

趙松吉

趙松吉頭目製作皮雕面具及模具,方便日後作品的打稿,模具的種類包含蛇、羽毛、人臉、手、腳等魯凱族木雕常見的圖文元素。

趙松吉

烏魯古.盧露安

烏魯古.盧露安的每一件作品都有其故事,可能是紀念生活中的重要事件,或是路過看到的有趣畫面,自稱作品雖非頂級,但家人就是最好的觀眾。

烏魯古.盧露安

你有妹妹了!

感念妹妹的出生而有了這個作品,父母一連生了五個兒子,期盼很久的妹妹終於誕生,

父親抱著老六說:「你有妹妹了!」

烏魯古.盧露安木雕作品_你有妹妹了

後記

藝術品保存不易,尤其是木雕容易受到蟲害侵蝕,過去的家屋有煙燻的習慣,可保持屋內建材不腐壞,但是目前現代化的生活習慣已無煙燻,對木藝品的保存更是雪上加霜,透過展覽學習到魯凱族的家屋與藝術精神傳承,如果看完文章對展覽有興趣就趕快出發吧!

按讚追蹤最新文章~

延伸閱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