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股國聖燈塔為台灣本島極西點,與燈塔相依的頂頭額沙洲是近年新興的打卡熱點,環島四極點的必遊景點,沒有大眾交通工具,只能自行騎車或開車前往,第一眼看到像是沙漠的特殊地形,令人感到非常震撼。
國聖燈塔怎麼去
離開黑面琵鷺第三賞鳥亭後繼續沿著北堤往前,經過轉彎後路越來越窄,如果不是有導航真的會懷疑是不是走錯路,最後看到藍色的施工圍欄,這裡沒有規劃停車場,跟著其他車一起停在路邊下車。


台灣極西點
紅色的極西點藝術地標是2022年初新設置的裝置藝術,波瀾中的帆船上還有著經緯度的標示,顧名思義這裡是台灣本島最西邊的點,也是機車和腳踏車四極點(三貂角燈塔、鵝鑾鼻燈塔、富貴角燈塔、國聖燈塔)環島不可錯過的景點。

國聖燈塔
過了藝術地標依然不見國聖燈塔蹤影,原本以為要走到沙丘的遠端才看的見,確認一下GOOGLE地圖,發現一旁白色的建築就是國聖燈塔基座,因長年受海風侵蝕,於9月初進行整建工程,躺在一旁蓋著帆布的大型物體,沒意外的話就是燈塔本體。

位於臺南市七股區國聖港的國聖港燈塔,最早建於民國46年,結構是方錐形鋼架,塔身黑白相間為其特色,民國58年時遭到颱風摧毀,移至現址建立新塔。
詳見交通部觀光局

頂頭額沙洲
眼前廣闊的沙洲被稱為台版撒哈拉沙漠,又像是日本的鳥取沙丘,飄著綿綿細雨的陰天,讓頭髮亂成一團的狂風,配上眼前的孤寂的沙丘,一切都好不真實,突然又被狂風吹到臉上的細沙打回現實。

頂頭額沙洲雖然遠得要命,周邊除了相依的國聖燈塔外也沒有其他景點,卻在社群軟體的推波助瀾下,成了台南沿海網美與攝影師的打卡秘境,沿著堤防去回,打照面的人不超過20人,就看到四台單眼,這個比例算高了吧!

頂頭額沙洲形成的原因是由台灣西部河川所沖積出來的砂土,經過台灣海峽海浪挾帶這些砂土,長年累月地堆積而漸漸露出海面所造成狹長型的沙洲。
詳見台南旅遊網

如果不是遠方的海浪聲,真的忘了自己身處七股海邊。


回程的路上踏著人們走出來的小路回到極西點地標,幫同樣在尋找燈塔的夫妻檔拍了照,看起來跟我父母年紀差不多,告訴他們燈塔就在旁邊的基座,他們愣了一下說:「既然都騎車來了,還是跟工地拍個照做紀念吧!」

後記
七股海堤、國聖燈塔都是在大學時期常常聽到同學在跑的夜衝點,尤其是在流星雨大爆發時更是熱門,十年後到了國聖燈塔,看著沿路上無數的魚塭、突然會衝出來的野狗、沒有路燈的電線桿,想必這裡的夜空一定很美,有機會的話,衝一波七股海堤看流星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