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縣民公園位於殺蛇溪水岸,原為荒廢近27年的台糖紙漿廠園區,經過多年分段整治,甚至挖掘到出乎意料之外的紙漿廠遺址而變更計畫,如今成為台灣首座工業遺構結合水岸景觀的大型公園,園區內有兒童遊樂區、五大地景水池及造紙廠遺構,非常適合晚飯後到水岸旁來欣賞燈光盛宴。
交通資訊
園區有五個入口,分別為台糖街、和生路一段、復興路及工業區的龍翔1、2號橋,大型停車場位於和生路入口,導航時地標點為:阿猴1909綠水園區(台糖縣民公園),阿猴為屏東舊地名,而1909正是屏東糖廠成立之始時。

河岸景觀
這次造訪由台糖街入口進入,門口有許多機車停車格,路邊大約可停十多台汽車,還記得上次來這裡是「超級南」設計展時,沿著步道往內走可看到許多2019台灣燈會在大鵬灣時的作品,有一整群的機器人和眼睛會發光的萬丹紅豆鶯等裝置藝術。

河岸旁的步道實際看還蠻暗的,橘色的地燈設置於步道兩旁,很符合現代人走路滑手機的習慣,遠遠就能看到在黑夜中特別顯眼的清水模建築。

灰白色的清水模建築步道是網美拍照打卡的好地方,但可別在此處逗留太久,因為後面還有很多好看又好拍的美景。

沿著步道向上走,回頭看向下方梯田式的鏡面水池,鮮豔的海藍色像是彩帶般滑過水面,讓人感到非常平靜。

地坑
眼前的地坑是縣民公園的一大特色,於2018年進行第二階段工程時意外發現紙漿廠備料地坑,保留城牆及階梯等結構的同時,加入燈光和牆上的解說牌,斑駁的牆面及歲月痕跡儼然成了最好的歷史教材。

「走下階梯,走入歷史」

中央的大型圓鋼板上可見當時糖廠園區規模之大。

牆面上的告示牌寫著遺跡經歷過的老故事。

除了有滿滿的故事之外,遺構內的鋼板裝置藝術也是非常好拍照的點,發光的大門彷彿要帶領遊客進入異次元世界,帶著些許的不真實感。
其實也有點像是多啦A夢裡的縮小隧道~

鋼板上的紋路在燈光照射下像是唯美的土星環,在這裡要拍照可是要先排隊的呢!

走出隧道牆上寫著「HEITO 1909」,HEITO是屏東的日語拼音,糖廠成立時台灣為日治時期,年號為明治。

製糖和紙廠的關係?
在看介紹之前,我對於糖和紙這兩樣民生用品實在是找不到關聯性,原來是因為製糖的原料為甘蔗,而大量的甘蔗渣廢料經過加工後可作為造紙用,甘蔗渣透過台車運送到這裡進行加工,所以地坑裡有很多鐵軌及坡道等類似的結構。

近年有時代感的廢墟圍牆及老建築成了IG熱門打卡景點,這個角度看到的樓梯有種神秘感。

廣大的園區內兩端及中央都有廁所,離開地坑後可前往水池地景區。

雙園遊憩
園區整治時留下五個舊有的汙水池,兩個規模較小且緊密的水池設計成雙圓遊憩區,廣大的圓型中央分別為沙坑和彈簧床。

沙坑外的告示牌寫著:勿將沙子拾起拋擲,我看小朋友倒是丟的不亦樂乎…

沿著沙坑旁的木階梯往上走便是觀景平台,但是因為許多小朋友在沙坑跑來跑去就沒上去看啦!

另一個圓中央的彈簧床讓大人小孩都忍不住上去跳跳看。

秘境花園
第一個大圓是秘境花園,抬頭看整圈都是鏡子,下方是椅子的設計,走累了可以先坐下來歇息一番,躺在椅子上往天空看,秘境或許是鏡中的另一個世界吧!


在水一方
在水一方是一個非常大的鏡面水池,留有小路讓遊客走到中央,整個設計非常巧妙,走入其中有一種摩西分紅海的感覺,鏡面的設計朝左右兩邊都可以看到美麗的倒影。

無風的夜晚水池真的跟鏡面差不多。

看出來了嗎?這就是上一個作品秘境花園在水池中的倒影照。

地景劇場
第三個大圓做成下陷式的廣場,中央設置圓形舞台,觀賞者可圍著舞台坐成一個圓,看著沒有樹蔭空蕩蕩的舞台上方,如果白天在這裡看表演應該會被太陽烤乾啊…


沿著發光的步道往前走是公園端點的地標塔。

地標塔照出的燈光像是海邊的燈塔一樣。

地標塔
地標塔由菱形的格狀設計組成,下方白色方格建築是廁所,看起來有點半透明的設計,實際上是外牆的燈殼設計,可以放心使用。



踏上一旁的階梯前往瞭望塔。

地標塔瞭望台白天開放觀景,晚上上鎖無法進入。

從地表塔折返望向殺蛇溪,水邊打著紫色和橘色的光芒。

看著照片無法感受到現場的蛙鳴聲,蓮花池裡呱呱叫的聲音不絕於耳。


復古的電影看板裡大有玄機,巨紙強森、蔗紙超人、鐘紙紅,還有各個配角人物名都和【蔗糖、紙】這兩大元素脫不了關係,不得不佩服創作者的巧思,作品體積雖大,但小地方都呈現得非常精緻。

兒童遊樂區
回到台糖街入口處,盪鞦韆上大人小孩都玩得十分HIGH,盪鞦韆也多了圓盤狀的形式,近幾年各地方政府都積極發展共融式遊樂區,減少呆版的套裝遊具,疫情前還有人會特地跑到沖繩的地方公園玩呢!



後記
吃飽後到屏東縣民公園邊逛邊拍照繞一圈大約1小時半,因為之前來逛過超級南設計展,所以對前半部的園區並不陌生,今天看到遺構及水池部分的整理感到非常驚艷,開發之餘猶能保留歷史風貌,但是建議晚上再來逛逛,因為園區內大樹不多,晚上較為涼爽,除了最近相當熱門的勝利星村外,非常推薦造訪屏東的旅人到此一遊。